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測試母網 - 國立東華大學
洄瀾人文

東華大學所在地花蓮,位於台灣東岸,西倚巍峨的中央山脈,東臨浩瀚的太平洋,幅員狹長,地形多變,早年雖受限於交通不便而開發較慢,卻因此保有原始豐美的自然資源,被譽為台灣的後花園。

花蓮古稱奇萊,奇萊二字是「薩奇拉雅」的諧音,「薩奇拉雅」傳說是阿美族的一個支系(另一說法是平埔族),世居花東縱谷北端,所以就以奇萊命名。

現在的地名花蓮是由舊地名洄瀾轉換而來。十九世紀初,來花蓮移墾的漢人,見花蓮溪水奔注與海浪衝擊作縈迴狀,遂呼之為洄瀾,這是一個擬聲音與形象於一體的生動、美麗的名字。

從地名的轉換可以知道,在漢人足跡來到花蓮之前,這塊美麗的土地早有原住民在此生活,包括阿美族、泰雅族、布農族以及平埔族等。在花蓮這個多族群匯聚的地區,各族原住民、閩南人、客家人、外省人以及各族群通婚造成的新族群,錯落雜居的村落隨處可見,大家習慣用自己的語言,彼此尊重與扶持的在這塊土地上度過迢遞歲月。今日的花蓮,各族群擁有的文化資產,正如朵朵顏色各異的花朵,拼成了色彩繽紛的圖案,多元文化的呈現,正是花蓮最寶貴人文特色。

當台灣其他住民的心目中,輒以颱風、地震、偏僻、落後、蠻荒等印象聯想花蓮時,花蓮正以其傲人的山水,芬芳的泥土,美善的人情融聚各族群,孕育新的子民,形塑她包容開闊、樸拙清秀的獨特氣質。由於先天地理環境的限制,生 活在花蓮這片土地上的人民,似乎有一種地域性的特質,吃苦耐勞,勤儉溫厚,又不失拓荒的樂觀進取精神;生長在於此的人們,曾經翻山越嶺來到傳說中的世外桃源,雖然,在榛未啟的年代,也曾被人指為茹毛飲血的生番之地;而今,三百年的山風海雨,繼續吹臨這片美麗淨土,人們依舊勤儉奮發,在生活逐漸富足後,花蓮人並未熱心參與政治或商業經營,反而對文學藝術投注較多的心力,這很可以說明某種花蓮人的性格。

就目前台灣社會發展的方向來看,自然保育、土地利用和觀光遊憩,都是發展中不可避免的趨勢,也是台灣東部即將面臨到的問題。「台灣經驗」是我們引以為榮的經濟成果,然而,以國家整體發展的角度來看,不容否認,台灣東部的發展始終遠落於西部之後;近幾年來,西部都會區癱瘓的情況日益惡化,加上東部人口的大量外流,造成嚴重的「區域失衡」現象。今日,台灣地區正面臨「政治改革」與「產業升級」的契機,縮短東、西部發展差距是平衡區域發展並解決都會區惡化問題之開端。高等教育是區域發展的火車頭,因此東華大學的設立於此,正代表發展、建設、繁榮東部之開端。

(部份文稿取自花蓮洄瀾文教基金會出版之《人文花蓮》)

洄瀾之美
瀏覽數  
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
請輸入此驗證碼